在浙江省安吉县的白水湾村,村民们通过出售空气,实现了碳排放交易的创新实践。这个被誉为“碳票第一村”的村庄,通过发展生态农业、生态旅游等产业,实现了绿色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双赢。 白水湾村地处山区,森林覆盖率高达90%,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。村民们意识到,保护生态环境、实现绿色发展是他们的责任和使命。因此,他们开始探索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。 2017年,白水湾村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项目。村民们通过种植碳汇林、推广清洁能源等方式,降低了碳排放量。同时,他们将减少的碳排放量转化为碳票,出售给需要购买碳排放配额的企业。 这一创新实践,不仅帮助企业实现碳排放的减少,也为白水湾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。村民们通过出售空气,每年可以获得数十万元的收入。这笔收入被用于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、生态保护等方面,进一步推动了绿色发展。 白水湾村的成功实践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。许多村庄也开始探索如何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,实现绿色发展。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,还可以为当地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。 总之,白水湾村的“碳票第一村”模式,展示了绿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双赢之路。通过创新实践,村民们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,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

参考以下文章来源:

学习·故事 | 空气能卖钱的“碳票第一村”

碳票经济:探索中国首个碳票村的故事 林业 习近平 第1张

人民网

关注

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

“空气卖到钱啦!”

党的二十大前夕,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常口村的村民们领到了一个特殊的红包——村里把2021年通过林业碳票赚到的14万元进行了分红,每人领到了150元现金。

碳票经济:探索中国首个碳票村的故事 林业 习近平 第3张三明林业碳票样本。人民网 欧阳易佳摄

林业碳票是林地林木碳减排量收益权的凭证,相当于每片林子的固碳功能可以作为资产、进行交易的“身份证”。2021年5月18日,常口村领到了编号为“0000001”的林业碳票,成为了中国“碳票第一村”。

“以前祖祖辈辈都是靠砍树卖钱,现在空气也能卖钱,不砍树也有收益,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,成真了。”村民孙阿姨拿到一家五口的分红,激动不已。

这张票据让常口村的空气变成了真金白银,开辟了一条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新路。

碳票经济:探索中国首个碳票村的故事 林业 习近平 第4张常口村村民收到首张碳票分红。(受访者供图)

说起这条路,就要回到1997年。

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在三明调研时就强调一个理念,一定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。

这年的4月11日,习近平来到了常口村调研考察。“都有哪些致富的好路子?未来有什么打算?”他在村民家中细细询问,认真倾听。

随后,习近平站在村口,望着清澈的金溪河和对岸的青山密林思考许久。他对着村干部语重心长地说:“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。你们要画好山水画,扎实抓好山地开发,做好山水田文章。”

习近平还叮嘱道,生态林业也是未来林业,我们要把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统一抓好,要把水土保持摆上重要位置,否则将来就会满目荒山、两手空空。

碳票经济:探索中国首个碳票村的故事 林业 习近平 第5张常口村的石碑上,镌刻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。(林文斌 摄) 来源:三明日报

总书记的嘱托,常口村的村民们至今牢记。

“常思总书记青山绿水嘱托,口颂共产党一心为民情怀。”村民们把心里话写成对联,贴在了新村部门口,立志继续端稳“绿饭碗”,吃好“生态饭”,寻找更多“碳”新路。

人不负青山,青山定不负人。

发布于:北京